我是跟我老爹老娘去看二輪片的,原本對這部片子不是很期待
看完之後卻發現這部片的敘事手法非常新穎,帶給了我意料外的驚喜
不過老實說呀,我每次去看這種有關恐怖攻擊的電影時
都覺得好萊塢編劇策劃的恐怖攻擊劇本真是非常精彩、完美
(例如我上次看的反恐戰場也是這樣的XD)
而且面面俱到環環相扣步步進逼,當然因為是電影仍難免有一相情願之處
可是卻仍不失為策劃恐怖攻擊計畫時求取靈感的好參考
我想矢志攻擊老美的全球恐怖份子真的都應該好好來研讀好萊塢電影劇本才是XD
其實這部電影描寫的事情非常單純,就是一起刺殺美國總統的事件
整起刺殺事件前前後後應該不會超過一個小時,時間比電影片長還短XD
不過這部電影有趣的地方在採取了一個很獨特的波浪式敘事手法
導演從不同人物的角度來描寫這整起事件,製造出了前後層次與緊張懸念
這些人物包括記者、特勤人員、路人、總統、甚至兇手等人
每個人物的劇情往往都會在進展至一緊張處便嘎然而止
然後時間就會回溯到刺殺事件發生前23分鐘的中午12點整
由另一位人物的角度來進行描寫,而在最後揭露出結局之前
往往每換一位人物的觀點進行劇情時,都會揭露出一些新的事實、新的線索
而且往往也會留下新的謎題、新的懸念,造成緊張懸疑的感覺
一位先前是主要敘事觀點的主角,在別位人物的劇情中可能是配角路人
他們互為主客、互相糾葛,直到最後所有人物的支線才匯聚在一起
塵埃落定,結局揭曉,一口氣將先前所有累積的謎題都解開
至於我會稱呼這個敘事手法為波浪式手法的原因
是因為感覺真的很像海灘上的波浪,每當一個人物的觀點如同波浪出現後
接著也會如浪潮般的退去(退回時間原點),而下一波打來的浪頭看似完全相同
但其實內裡卻是夾雜著不同砂石與魚蝦的(新事實與先前問題的答案)
直至數波浪潮之後,沙灘上才終於留下事件完整的全貌
然後結尾時壞蛋其實應當可以順利逃出生天的,可是看到路上出現的小女孩
原本心狠手辣的波士還是很本能的選擇了緊急煞車而造成翻車
可見他終究還是沒有滅絕人性以致功虧一簣,真是非常可惜(喂)
- May 25 Sun 2008 21:30
我去看了刺殺據點(劇情)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